快递反内卷涨价后,快递网点却亏得更多了:网点发货量越大,亏损越大。
随着快递行业此前为应对恶性竞争、降低服务标准而引发的“内卷”现象逐渐缓解,各大快递企业纷纷通过涨价来提升盈利能力,试图改善行业整体的盈利环境。然而,这一举措在实际操作中却给基层快递网点带来了新的压力,导致部分网点在发货量增加的同时,亏损情况反而加剧。
究其原因,一方面,涨价政策往往由总部层面制定,而基层网点作为直接面对市场的执行者,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转嫁压力,例如末端派送费用、场地租金、人力成本等并未同步得到合理补偿,导致网点在价格提升后,实际到手的利润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发货量的增加意味着网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处理包裹,尤其是在旺季或业务量激增时,网点可能需要临时雇佣更多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甚至增加车辆和设备投入,这些额外的成本在涨价未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直接压缩了网点的利润,形成“量增利减”的困境。此外,不同区域的快递网点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成本结构存在差异,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或农村地区的网点,由于客流量相对较少、运营成本较高,即使在发货量增加的情况下,也难以通过涨价实现盈利,反而因成本上升而陷入更深的亏损。
因此,尽管行业整体通过涨价试图摆脱内卷,但基层网点在成本控制、利润分配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挑战依然严峻,发货量与亏损之间的矛盾凸显了快递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平衡企业整体利益与基层网点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