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如何降本增效

时间:2025-08-21

                

1.核心思路:从“单一坏节优化”转向“全链路协同”


          传统的降本增效往往聚焦于运输或仓储等单个环节。而现代物流管理强调的是供应链全链路的视角,通过打破环节间的“数据孤岛”和“运营壁垒”,实现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

图片

2、具体降本增效策略(分模块详解)



1. 运输环节(成本占比通常最高,是优化重点)

路径优化与网络规划:

智能TMS(运输管理系统):应用算法,综合考虑实时路况、天气、限行、客户时间窗等因素,自动规划最优、最低成本的配送路径,减少迂回运输和空驶。

干支线整合:优化干线运输网络,通过“轴辐式”网络结构,将零散货流集中到枢纽分拨,提高干线车辆满载率。

共同配送:与其他非竞争性物流企业合作,整合共享区域内(如同一工业园区、商圈)的配送资源,拼车共配,大幅降低单车配送成本。

运力资源优化:

混合运力策略:建立“自有车队+外协运力+平台运力”的多元运力池。旺季用外协,淡保自有车队基本盘,灵活调用平台运力应对临时峰值,实现成本与弹性的平衡。

招投标与合约管理:定期对承运商进行招投标,引入竞争,获取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与优质承运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通过承诺货量换取更优价格和更高服务优先级。

过程管理:

油耗/电耗管理:安装车载智能终端,监控司机急加速、急刹车、长时间怠速等不良驾驶行为,并通过培训予以纠正。定期进行车辆维护,保持车辆良好状态。

绿色物流:逐步替换新能源物流车,尤其在市区配送场景,不仅能降低燃料成本,还能享受路权优势(

2. 仓储环节

布局与流程优化(WMS为核心):

应用WMS(仓库管理系统):实现流程标准化、信息化。通过系统指导上架、拣选、打包、发货等作业,减少人员寻找货品的时间,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优化库内布局:根据SKU出货频率(ABC分析),将快流货品放置在离出口最近的区域(黄金区位),减少拣货路径。

采用先进拣选技术:根据业务场景,引入波次拣选、批量拣选、语音拣选、灯光拣选(PTL)甚至AMR机器人“货到人”拣选,大幅提升人均效能。

空间利用与自动化:

密集存储系统:对于SKU多、批量大的仓库,可以考虑窄巷道货架(VNA)、穿梭式货架、移动式货架等,提升单位面积存储密度。

适度自动化: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分拣机、AGV/AMR机器人、自动化包装机等。应从“人机结合”开始,逐步走向无人化。

3. 管理与技术赋能

数字化转型(核心引擎):

ERP/TMS/WMS一体化:打通订单、仓储、运输、财务等系统,实现数据无缝流转,全程可视可追踪。这是所有优化的数据基础。

数据分析与决策:利用BI工具分析历史运营数据,预测货量趋势,优化资源准备;分析成本构成,找到“隐形”的成本黑洞。

物联网应用:在车辆、仓库、货物上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控位置、温度、湿度、震动等,保障货物安全,也能为异常情况提供数据证据。

流程标准化(SOP):

对所有操作环节(装卸、入库、拣货、装车、交付)建立详细、可量化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并进行持续培训和监督。标准化是自动化和效率提升的前提。

组织与人才:

绩效考核:建立与“降本增效”直接挂钩的KPI体系,如“元/吨公里”、“订单准时率”、“人均拣货件数”等,激励员工主动优化。

培训与赋能: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和精益管理培训,提升员工能力,使其从单纯执行者变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改善者。

4. 模式与战略创新

供应链金融:利用自身的物流数据和控货能力,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外包与非核心业务剥离:IT系统维护、车队管理、甚至是整个仓储运营外包给专业公司,自身更专注于核心的 客户服务。

服务产品化:推出不同时效、不同价格的标准化服务产品

 三、实施步聚建议


1. 诊断与测量(Baseline):首先全面盘点现有成本结构和服务水平,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基线。不知道现状,就无法衡量改进效果。

2. 设定清晰目标: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目标。

3. 优先排序:选择“投入产出比”最高、最容易实施的“速赢”项目先做,快速见效,增强团队信心。

4. 试点与推广:选择一条线路或一个仓库进行试点,成功后再大规模复制推广,控制风险。

5. 持续优化:降本增效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种需要融入企业文化的持续改进过程。定期回顾,不断寻找新的优化点。

总结而言,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变为基于技术驱动和精细化运营的“效率战”。将数据作为新燃料,将流程优化作为引擎,方能在这片红海中实现真正的降本与增效,构建起长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