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物流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物流业总收入在五年内增长了约4万亿元,从2021年的11.9万亿元增加到2025年预计的14万亿元以上,为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速形成了国家现代物流骨干网络;202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有望达到380万亿元,较2021年增加了约80万亿元;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物流市场规模第一,并有望在第十年继续蝉联。
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6年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就单独列出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显著成就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经过卢毅团队的研究,中国的交通运输五年发展规划编制重点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而变化,可以划分为四代。他指出,目前我们正处于自2021年开始的第四代阶段,标志性文件包括《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物流的重要性和内容首次在五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得到了突出。
因此,卢毅表示:‘物流是‘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2022年12月15日,发布了中国现代物流领域的首份国家级五年规划——《‘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上为现代物流发展制定了系统性的蓝图。2024年11月9日,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随后全国掀起了一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热潮。
当前,‘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启动,各地正在积极谋划区域物流发展的新蓝图。如何选择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应重视“长板理论”。’卢毅分析道,‘我国内陆省份与沿海省份的经济实力差距明显,以江苏、浙江、广东等与湖北、湖南、河南等人均GDP比较,2023年两者平均差距为5.07万元/人,比2013年的2.94万元/人扩大了72.45%。’
目前,湖南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代表性指标排名靠前,综合发展水平较高;效能性作用大,湖南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交通物流运输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十分可观;新质性能力强,湖南科研氛围良好,拥有32个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13个新型物流装备产业集群,具备雄厚的基础。
对于内陆省份来说,相较于弥补短板的‘短板理论’,更应信奉发挥自身优势的‘长板理论’。卢毅表示,‘湖南应走出一条与沿海地区特征不完全一样的内陆中部省份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让优势产业更优势,让长板更长。